中国的主粮结构,主要由粟、麦、稻构成,北方以粟、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特别是北方黄河流域地区,迟至唐宋时便迎来了面食时代,烹饪方法已经十分完善,烤、烙、煎、炸、蒸、煮等样样俱全。围绕着这些烹饪方式,逐渐建立了面食加工的厨具体系。其中,应“烤”之需的厨具有各式烤炉、塘炉、围炉、烤鸭炉等;应“烙”之需的得有铸铁饼铛、鏊等;应“蒸”之需的有蒸笼、石锅、汽锅等;应“煮”之需的是各式火锅,如银带盖火锅、铸铁火锅、方形火锅等。综合煎、炸、蒸、煮的各种材质的锅具,铁锅的普遍使用自不待言,铜锅、铝锅以及银锅也各有用场,并衍生出锅刷、锅盖等极具生命力的器皿。每一件福州厨房设备的产生,都映射着一种烹饪的过程,所以食是厨的根本,也为我们再设计指明了方向,必须立于“食”的根本。
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生产,发明了火和最早的陶土器皿。其中,原始的农耕方式决定了当时的饮食结构,颗粒状谷物更替了先前单一肉食和野果,成为了先民的主要饮食构架;饮食结构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烹饪方式和厨具设计,为适应颗粒状谷物的存贮、烹制的各式陶质炊具、厨具应需而生。而陶器的烧造则是人类第一次改变自然材料的化学性质而进行的造物活动,真正意义上是福州厨房设备设计的先河。
夏、商、周时期,厨具材质升级为青铜为主。其中,青铜鼎经历了从“实用器具”到“礼器”再到“实用器具”的转变。秦汉时期,南北统一了各自农业生产方式,促使南北拥有了各自的主食框架结构、直接影响到饮食方式以及烹饪方式的稳定成型(北方食面、南方食米);生产工具的铁器化是农业生产方式趋于统一的基础,而铁器化的进程又使得铁制厨具得到了普遍推广和使用,奠定了中国传统厨具设计的大基调。一直到清末,中华食文化的多元一体结构又进行了多次重组,终定型于清末民国。现代常见的各类中式传统厨具基本与一直演变到清末的厨具大致相似。
对于福州厨房设备的再设计研究,不光要考虑到厨具本身的变化,更应该注重时代改变所带动人们的烹饪方式和饮食框架的改变。厨具设计首先对功能性做出可靠的认证。然后叠加功能、优化功能、简化功能;然后要考虑到厨具实用的舒适性、便利性和人机分析数据的细节;厨具再设计介入新元素、新材质、新科技的创新性;还有厨具的创意、趣味性;以及对传统厨具精华部分的沿用、继承;和厨具在不同的环境和环境对象中的延伸;另外,专门针对某些特殊地区的空间狭小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折